找到相关内容45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修四禅八定

    持。”对这一点,我们分为几点来说明。   1,菩萨之第五禅定,是以四禅八定为主要的三昧。既然四禅八定是禅定的主要内容,而禅定是菩萨之一,那我们就不可以说大乘行者不须修四禅八定。  2,《度集经》云:“自五通智至于世尊,皆四禅成。”菩萨以大悲心而常住世间众生,所以应该在悟后修学五种神通。未到四禅之前修学神通要花很多的时间,如果已修得四禅,再修五种神通,随修随得。而神通的获得是因禅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065718.html
  • 谈往与无住

    世间现象界中一切法而言,凡心所能想到的事物,甚至连佛法也包括在内,都叫“法”。   “布施”就是佛法的之一,是菩萨、万行中的一大法。但菩萨行布施...()、有想众生:是指有思想的众生。有想众生包括很广,如法经随喜功德品说:   “有形、无形;有想、无想;非有想非无想;无足、二足、四足、多足,如是等在众生敷者。”   这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1665904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万善同归论

    三乘咸归一乘,则权即实,三即一,这就是“会三归一”的佛教圆融统一思想。 后一句所说大品即《大品般若经》,经中所说十二入、十八界及三十七道品等一切法,皆归之一的般若波罗蜜。...其心,更要精进修诸善法,成就自心。有的人不明白心该万法的道理,认为万法皆心,何必劳心劳力地驱驰于万行呢。这种片面强调心的本性具足,执净执空的观念,忘记了菩萨广修万行,也不离一心。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0941515.html
  • 略论慧远的禅智说与审美心理思想

    普遍具有的辩识事物、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;[4]二是Praiā,音译般若、钵罗若,意译为慧、智慧,为之一,主要指通过智慧到达涅槃彼岸。故又称般若智。但在汉译佛典和论著中,往往智、慧、智慧互用,...杜门以寝患,达忿竞之伤性,齐彼我以宅心。于是,异族同气,幼形告疏,入深缘起,见生死际。尔乃辟九关于龙津,超三忍以登位,垢习凝于无生,形累毕于神化。  获得修习“大成”者,必须着眼于一般现象事物(“末...

    张弘(普慧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3157966.html
  • 试译菩提达摩《二入四行论》并探析其思想内涵

    “凝住壁观”,这里面就有一分定力的要求,还有“称法行”中的之一也就是禅定,这都说明它是将禅定作为成就正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。所以,我们只能说在《二人四行论》的理念中,禅修的形式并没有局限在传统的打坐...。亦能庄严菩提之道。檀施既尔。余五亦然。为除妄想。修行。而无所行。是为称法行。  四、译文(偏重意译)  达到觉悟解脱有多种途径,扼要说来,不外二种:一是“理人”,二是“行人”。所谓“理人”,是...

    法 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4960139.html
  • 柳宗元“统合儒释”思想新论

    同上)要达到“般若”、“涅槃”,还要凭靠佛教经论来修行,不靠佛教经论修行,难成正果。认真研讨佛教的典籍,便于从理论架构上了解佛教,探索其中的佛理。作为大乘之一的“般若”是成佛所需的特殊认识,用以...

    杜寒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962120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讲话提纲

    则不见所证涅槃(得),亦不见有能证之智。  智,谓三乘能证之圣智;得,谓三乘所证之涅槃。本来菩提涅槃,故今无得无证。  若就菩萨所修,智是之一。不仅智慧无能得所得,其余五度亦无能得所得之相。 ...是以涅槃彼岸;又就修行的种种具体内容而言,任何一项修行的完成,都是波罗蜜多。修成就,就有波罗蜜多;修万行成就,就有万波罗蜜多,乃至无量波罗蜜多。  就般若波罗蜜多而言:  1、若以究竟圆满为般若...

    林涛 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5863396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

    ,如果就其一般的梵语原词“禅那”而言,起码在《阿含经》,仅指色界四禅。就此说不修禅定,只是指不入较深的色界四禅,不一定是不修任何定。禅定是大乘之一,完全不修,恐非正说。《...行直趣佛果的“圆渐之大乘”为最当机的佛法。这种大乘法的内容,是在现实生活中力修五戒十善、四摄等“今菩萨行”,以出世间的无我精神为社会服务,为众生谋利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167507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一)

    嗔心吗?如果还有,那还能叫作“解脱”吗?  这里的“无嗔”,特别强调菩萨的两种德性:一是中“忍辱”德性的特胜。当然,声闻要持戒,就是为了不恼害一切有情,也不会不修忍辱行。可是菩萨行者,为了要救度一切有情,特别要适应种种有情的不同性格,乃至恩将仇报的行为,因此其忍辱的特德,被立为之一。  其次,在《阿含》中,对出家众主要教授两种观门,即不净观、安般念等  。而“四无量心”的修习,主要是在家众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668484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

    的出世间五食。七食,谓前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需睡眠等食,加上第七不放逸食。不放逸,为善心所之一,谓严格约束自己,净化自心,不受尘垢的污染,勤修三学等佛法,它是获得涅槃解脱之本,故不放逸称涅槃之食。...根本。”说(善)欲是修学一切善法的前提或第一步,善欲增长叫做精进,精进与智慧、慈悲并称为佛教的主要精神,佛陀在许多经中倡导精进,以精进为大乘菩萨必修的之一,贯穿其余诸度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九七解释经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心理|人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811122629.html